一是完善平臺體系,凝聚協同育人合力。實施“黨、團、隊”思政共建,組織黨團隊一體化活動43場,集中開展教師入黨、青年入團、少年入隊等儀式活動35場。建立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聯合教研共同體,定期開展跨學段、跨校園、跨學科教研活動,打破學段壁壘,推動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凝聚“校、家、社”育人合力,強化43處家長驛站思政育人陣地建設,建立全環境立德樹人協調工作機制,成立“紅領巾”宣講團,推動全民國防教育、黨史學習教育等宣講活動進校園、進課堂、進頭腦。
二是加強課程建設,用好本土紅色資源。堅持跨學科融合,深度挖掘不同學科中蘊含的思政元素,分專題打造思政優質課20節;充分挖掘八路軍抱犢崮抗日紀念園、王家灣嶧縣抗日民主政府等本土紅色資源,組織各學段骨干教師結合地方文化資源,跨學段建設思政學科課程群,評選“思政大課堂”精品課例30節;實施學校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筑基”工程,23節課程獲入選棗莊市學校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紅石榴”精品課。
三是豐富實踐載體,推動兩個課堂融合。將“社會大課堂”與“思政小課堂”相結合,依托山亭地域特色和紅色文化,打造“大思政課”教育基地6處,開辟紅色研學線路3條。聯合區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工作專班在全區中小學開展“共同上一堂誠信主題思政大課”活動,采用“行走課堂+線上教學”新模式,將線下課堂搬到紅色教育基地、生態產品交易中心等場所,全區中小學師生累計近50000人觀看課堂直播。去年以來,開展“行走的思政課”活動27場次,舉辦“榴花同夢”“誦典習禮”“童心向黨”系列活動100余場次。(區教體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