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暑假,我區的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成為了最受孩子們歡迎的“打卡地”,一場場精彩紛呈的文明實踐主題活動如火如荼地開展,通過繽紛的趣味課堂、奇幻的互動體驗“花式帶娃”,讓孩子們在快樂中涵養文化、豐富知識、收獲成長。
區精神文明建設辦公室聯合區文旅局,在區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開展“文潤童心·樂享暑假”系列活動。從指尖的面塑藝術到悠揚的傳統琴書,從有趣的成語經典故事會再到充滿活力的身體律動課堂,孩子們在沉浸式體驗中開拓了知識視野,感受到了傳統文化的獨特魅力。
山城街道君蘭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站開設“斑蘭”暑假公益課堂,包含閱讀、乒乓球、圍棋、民俗剪紙、應急知識等多樣課程,讓孩子們在快樂中學習,在實踐中成長。翼云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站開設了舞動彩帶龍、益智活動、非遺體驗等課程,以“學”“玩”結合的方式,為青少年暑假生活增添了繽紛的色彩。
西集鎮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的各功能室熱鬧非凡,在“書香潤童心 悅讀伴成長”活動中,喜歡閱讀的孩子們分享了自己喜愛的書籍和文章,并有感情地朗誦其中的段落。象棋對弈活動同樣精彩,少年專注博弈,在智力與策略的巔峰對決中,既鍛煉了思維又獲得了樂趣。
桑村鎮組織開展“金石傳拓技藝”走進新時代文明實踐站活動,在葛莊村新時代文明實踐站,金石傳拓技藝傳承人向孩子們介紹了這項古老技藝的歷史淵源,通過技藝展示與實踐體驗,為學生們帶來一場別開生面的文化盛宴,為傳統文化的賡續注入了新生力量。
城頭鎮融合愛國擁軍與歷史文化教育,孩子們在志愿者的帶領下,以書畫致敬軍魂,描繪心中“最可愛的人”。走進鎮史館,通過參觀館內老物件,聆聽老兵故事,感受家鄉變遷,厚植家國情懷。本次活動將藝術、歷史與思政教育相結合,讓孩子們在實踐中傳承紅色基因,增強文化認同。
馮卯鎮的文明實踐志愿者組織孩子們開展研學游活動,在巖馬水庫紀念館,孩子們從一幅幅歷史照片中,深入了解在一無機械設備、二無測繪工具的年代,僅僅依靠人力肩挑手扛建成巖馬水庫的動人故事。隨后,來到獨古城村動手參與農活,在汗水與歡笑中感受農耕文化,體會勞動的價值與快樂。
店子鎮新時代文明實踐所開設趣味數學、非遺手工、足球訓練等課程,讓孩子們在游戲中啟迪思維,在手工制作中傳承文化,在奔跑中鍛煉體魄,豐富了孩子們假期生活,提升了綜合素養,營造了快樂成長、全面發展的良好氛圍。
水泉鎮邀請省級非遺“邢式皮影”傳承人走進下灣村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組織了一場別出心裁的非遺體驗活動。在小院的綠樹濃蔭下,孩子們圍坐觀看經典皮影戲,在老師的指導下親手嘗試操縱皮影,感受光影魔力,近距離了解從選皮、雕刻到上色、綴結的精妙工藝,歡聲笑語在院落里回蕩。
徐莊鎮依托藤花峪村新時代文明實踐站,開辦了暑期愛心托管班,精心設置了音樂、畫畫、非遺手工、趣味運動、作業輔導等多項課程,孩子們不僅在輕松的學習環境中高效完成了假期作業,還度過了一個寓教于樂、豐富充實的假期,得到了家長和孩子們的一致好評。
在北莊鎮洪門村新時代文明實踐站,花饃非遺傳承人向孩子們現場授課,通過介紹花饃的起源、體驗花饃制作等環節,以非遺潤童心,用巧手捏美味,既讓孩子們體驗了手工樂趣,又能近距離感受非物質文化遺產魅力,為暑假生活增添一抹濃厚的文化色彩。
鳧城鎮開展“追尋抗戰紅色印記 感悟先輩革命精神”主題文明實踐活動,小志愿者們換上紅軍裝,走進魯南抗日民主政權建設紀念館,聆聽歷史故事、參觀珍貴史料、觀看專題影片,深入了解先輩抗戰史,厚植愛國主義情懷。現場還設置了拓印非遺體驗環節,讓孩子們在實踐中鍛煉動手能力。(來源:山亭快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