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精準摸排強基礎,分類設崗兜底線。西集鎮整合鎮社會保障崗、鄉村振興崗、民政事務崗等多崗位數據,構建 “就業困難人員信息庫”,實現人員底數精準畫像。立足基層治理實際需求,充分考量不同群體特征,科學布局村容保潔、道路管護、綠水巡護、青山守護、新時代文明實踐等公益性崗位。目前,西集鎮公益崗在崗人數達502人,其中鄉村公益崗461人,城鎮公益崗41人。脫貧人口占比25%,殘疾低保人員占比7%,切實兜住民生底線。
二、靶向培訓提素能,實戰練兵增實效。構建“理論+實操”雙軌培訓體系,攜手區人社局及專業培訓機構,開展系統性技能培訓,聚焦崗位職責、政策法規及安全知識等重點領域專題培訓650 余人次。針對綠水巡護、護林防火等特殊崗位,精心組織實操演練5次。推動公益崗深度參與基層治理,組織人居環境整治專項行動80余場,參與調處土地糾紛、鄰里矛盾等事項50余件,成為基層治理“最后一公里” 的重要助力。
三、健全機制嚴考評,動態管理促長效。堅持領導與群眾相結合、平時與定期相結合、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考核原則,建立《西集鎮公益性崗位管理制度》,明確崗位職責、考勤紀律和退出機制。通過日常抽查、季度考評、年度評議與村自查自糾相結合的方式,對表現優秀的公益崗人員予以表彰獎勵,對履職不力者及時約談整改或動態調整,形成“能進能出”的良性循環。崗位開發帶動650名困難群眾實現家門口就業,戶均年增收8000元,有效破解“就業難”與“用工荒”雙重困境。(西集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