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精準摸排強基礎,分類設崗兜底線。整合社會保障、鄉村振興、民政事務等崗位數據資料,構建“就業困難人員信息庫”,切實兜住民生底線。截至目前,公益崗在崗人數達502人,其中脫貧人口占比25%,殘疾低保人員占比7%。以“公益性崗位+就業幫扶”為抓手,鼓勵公益崗協助管理村集體企業,實現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雙提升。截至目前,已帶動650名困難群眾實現“家門口”就業,戶均年增收8000元。
二是靶向培訓提素能,實戰練兵增實效。秉持“先訓后崗”理念,協同區人社局及專業培訓機構,對公益性崗位工作人員開展系統性技能培訓。今年以來,已開展系統性技能培訓5期,培訓人員650余人次。堅持“分區分段分任務、定崗定責定標準”,充分發揮公益崗人員在鄉村人居環境整治、矛盾糾紛調解等工作的主動性。今年以來,開展人居環境整治行動80余次,調處土地糾紛、鄰里矛盾50余件。
三是健全機制嚴考評,動態管理促長效。建立《西集鎮公益性崗位管理制度》,明確崗位職責、考勤紀律和退出機制,通過日常抽查、季度考評、年度評議相結合的方式,對表現優秀的公益崗人員予以表彰獎勵。今年以來,已開展日常抽查、季度考評等活動10余次,評選優秀公益崗人員20余人。(來源:西集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