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強化系統集成,構建鄉村優質教育新格局。針對學校“小散弱”、生源外流等問題,實施“先建后撤”策略,投資3000余萬元建成全區鄉鎮規模最大、設施最優的中心小學,同步升級中心幼兒園為省級示范園,將原有14所公辦小學整合至中心小學就讀,17所公辦幼兒園重組為6所分園,形成“1所中心小學+1所中心幼兒園+6所農村公辦園”的辦學矩陣,2年內小學生從200余人增至2600余人。同時不斷創新管理制度,實施教師交流73人次,推行干部聘任制、述職制和達標考核機制,開展專題培訓1000余人次,選樹“最美教師”“最美校長”23人。聯合榮成市第二實驗小學、棗莊市文化路小學等名校建立聯盟共同體,培育省市區級優秀教師59人。設立“桑村教育基金”重獎優秀師生,助力學校連年獲評教學質量先進單位。
二是多維服務提質,打造鄉村教育振興新樣板。圍繞學生實際需求推出四項服務。創新聯合區公交公司開通6條“學生直通車”線路,配備19輛智慧公交及安全員,實現1200余名學生安全接駁;嚴格落實“平躺睡”政策,改造宿舍、引入閑置床鋪,增設午休墊并融入勞動教育。實施“互聯網+明廚亮灶”工程,推行師生“六同”就餐制,學生餐滿意率達96%;構建“1+N”課后服務體系,以基礎托管和15個特色社團(含無人機編程、手工制作等),有效解決家長“三點半難題”,課后服務參與率達98.7%。
三是產教深度融合,培育鎮域發展新動能。通過教育質量提升,推動全鎮在校生從200人增至2600人,帶動鎮駐地常住人口數由1.23萬人增至2.3萬人,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翻倍至2.23億元,商品房均價由1400元/㎡升至3600元/㎡。盤活14所閑置校舍招商引資,其中王廟小學引入“神力刀具”項目,解決20余名勞動力就業,年產值躋身國內同行業前三,助力鎮財政和村集體增收,形成教育振興與產業發展的良性互動。截至目前,全鎮14所閑置校園分別建成了農產品深加工、愛心食堂等項目場所,確保土地及資產高效利用,有效化解了債務壓力,減輕了信訪隱患,助力鄉村振興和鎮域經濟發展。(桑村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