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源頭管控提標準,從收割環節掐滅“焚燒隱患”。針對麥茬過高易引發焚燒的關鍵問題,將收割機留茬高度管控作為首要任務,實行“農機手培訓+田間實時監管”雙軌機制。鎮農業部門聯合農機站對全鎮20名農機手開展專項培訓,明確要求麥茬高度嚴格控制在5厘米以內,違規作業將面臨停機整改及行業信用懲戒。22個行政村自發組建“村級監管隊”,每個地塊落實1名網格員盯守,累計檢查收割機38臺次,現場整改留茬超標作業5起。同時,積極對接棗莊鑫能生物質能源有限公司,引入秸稈打捆機4臺,同步推廣秸稈粉碎還田技術,構建“收割-打捆-回收”閉環鏈條,從根本上減少秸稈堆積焚燒風險。
二是宣傳覆蓋立體化,讓禁燒理念“深入人心”。構建“線上+線下+案例警示”三維宣傳體系,推動禁燒政策全域滲透。線上依托22個行政村微信群每日推送禁燒通告、處罰案例及氣象預警,累計發布信息200余條;線下在鎮域主干道、田間地頭懸掛宣傳橫幅350條,各村利用大喇叭每日播放禁燒音頻6次,組織180名鎮村干部、志愿者入戶發放《禁燒告知書》3500份,實現22個行政村、1.8萬戶家庭宣傳全覆蓋。特別開設“禁燒流動課堂”,選取近年5起焚燒秸稈被拘留、罰款的典型案例,以“身邊事”警示“身邊人”,大力營造“不敢燒、不愿燒”的濃厚氛圍。
三是督查值守全天候,以剛性機制守牢“禁燒底線”。實行“三級網格+24小時值守”監管模式,全鎮劃分為6個鎮級網格、53個村級網格、180個地塊網格,每個網格明確1名責任人,22個行政村全部設立禁燒值班點。成立“鎮紀委+督察室”“派出所+執法隊”2個專項督導組,開展“白+黑”不間斷巡查,重點督查值班在崗、巡查記錄、應急設備配備等情況。為每個值班點配備對講機、強光手電等應急物資,確保火情10分鐘內響應、20分鐘內處置。截至目前,全鎮值守點累計處置秸稈堆放隱患38處,對接鑫能生物質能源公司回收秸稈110余噸,實現禁燒監管與資源利用的有機結合。(桑村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