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人防織網,構建防控立體格局。召開“三夏”生產暨秸稈禁燒工作動員會,成立鎮級禁燒指揮部,下設6個辦事處專班、35個村級網格,逐級簽訂《禁燒目標責任書》,構建“三級包保”責任體系,形成“黨政領導包片、機關干部包村、網格員包田”的立體化責任網絡。創新“田長制”管理模式,由包村干部、村“兩委”成員、網格員組成“田間服務專班”,實行24小時駐點值守,緊盯秸稈離田、茬口清理、火源管控關鍵環節,全鎮累計劃分責任田塊59個,設立防火值守點41處,編織起“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責任防護網,確保“每塊農田有人守、每個時段有人管”。
二是技防賦能,打造監管智能體系。依托“雪亮工程”搭建智能監控平臺,通過10臺高清攝像頭對全鎮23個重點區域進行全面監控,實時捕捉煙點、火點,實現禁燒監測“零盲區”。組建“無人機巡查隊”,每日開展3次高空巡航,拍攝農田全景影像,精準鎖定秸稈堆放、焚燒隱患區域。地面35支巡邏隊實行“網格化包干巡查”,劃定固定巡查路線與重點時段,隊員隨身攜帶定位設備實時反饋巡查動態,與空中無人機、智能監控平臺形成“空天地”立體聯動模式。智能平臺累計預警火情5起,均在10分鐘內處置完畢,問題整改率達100%。
三是群防聚力,奏響禁燒協同樂章。推行一輪村響廣播、一批流動宣傳車、一組醒目橫幅、一封公開信、一堂田間課堂“五個一”沉浸式宣傳,全鎮35個村“大喇叭”每日早中晚循環播放禁燒政策,3輛流動宣傳車全天候走街串巷,懸掛橫幅120余條,發放《致農戶公開信》800余份,組織黨員干部開展“田間課堂”62場。創新“紅黑榜”激勵機制,對照各村“六凈”達標情況,對禁燒成效顯著的村授予“生態紅旗村”稱號,對違規焚燒農戶在村務公開欄曝光,并納入信用積分管理。發動老黨員、鄉賢、志愿者組成“禁燒勸導隊”,以“鄉鄰勸誡、案例警示”方式化解焚燒隱患13起,形成“人人參與禁燒、戶戶支持環保”的濃厚氛圍。(馮卯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