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協同發力,共享資源“招小商”。整合閑置校舍、幫扶資產等資源,引進勞動密集型小企業,打造“家門口的務工車間”,積極組織線下專場招聘會和線上信息發布,著力搭建待就業者與各企業的對接“橋梁”。利用村級微信群,不定期向22個行政村發布招聘和勞動技能培訓信息。積極打造華寶牧業“榴棗歸鄉”觀摩點,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舉辦4場招聘會,集中發布就業信息1次,擴寬群眾的就業、擇業渠道。
二是精準發力,就業服務“穩崗位”。搶抓春節、五一、畢業季等期間,通過入戶走訪、電話訪問等方式,全面收集村民的年齡、學歷、技能水平、就業意向、培訓需求等信息,形成就業務工信息臺賬。借助“印象漷河 田園新城”鄉村振興示范片區建設,發揮華寶牧業等5家龍頭企業及艾康生態農業專業合作社等30余家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帶動作用,鼓勵本地群眾300余人實現“家門口”就業。同時,針對有創業意愿的村民,開展創業培訓2期,培訓人數達110人,成功扶持12人創業,帶動就業78人。
三是持續發力,政策扶持“擴就業”。采取“線上+線下” 相結合的方式,以微信轉發、入戶宣傳、電話聯系等途徑,強化就業創業政策宣傳,積極引導企業吸納重點群體就業。截至目前,棗莊大商包裝制品股份有限公司、棗莊市順誠磨料磨具股份有限公司等本地企業已吸納務工人員32名,其中困境人員8名。利用公益性崗位,重點安置脫貧人員、大齡失業者等困難群體就業,實現“一人就業、全家脫貧”。同步落實社保補貼、創業扶持等政策,累計發放政策宣傳單頁3500余份,為符合條件的企業和個人發放補貼資金100余萬元。(桑村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