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源頭治理前移,構建閉環工作體系。推行“黨建+網格+信訪聯調”模式,將53個自然村納入信訪“網格化”管理,通過“一線工作法”精準排查矛盾源頭,織密動態排查網絡;落實“首問責任制”,整合“12345”政務熱線、非訴調解中心等五大平臺為“一站式”服務體系,讓群眾訴求“一門辦理”;實行22名科級干部坐班接訪制,公開接訪時間并形成“登記-處理-反饋”閉環,去年以來接待群眾87人起,信訪事項及時受理率、按期答復率均達100%,推動全鎮信訪總量大幅下降,全區反向排名從2021年第9名躍升至2024年第2名。
二是多元化解整合,打造特色調解模式。創新“一個案件、一名領導、一套班子、一個方案、一包到底”的“五個一”積案化解機制,明確“四親四包”責任,對信訪積案分類梳理、建立臺賬,成功化解5年以上積案3件、3至5年積案11件;同時整合司法、綜治等部門力量,組建104人調解員隊伍,融合“三調聯動”與“好‘桑’量”調解品牌,鼓勵“息訪人員”參與矛盾化解,組織鎮紀委督查案件辦理10次,倒逼責任落實,推動積案化解率達 100%,形成“化解一案、穩定一方”的社會效應。
三是多維引導賦能,織密風險防控網絡。打造辛莊村 “辛民說事”、大河村“‘河’和議事”等鄉情鄉議平臺,將信用管理納入村規民約,建立村民誠信檔案3780份;推進“一村一法律顧問”全覆蓋,建成法治廣場2處、開展法治宣傳15場次,發放資料 3000 余份。積極打造“你點我調”品牌與“三調聯動”機制,引導群眾依法維權;同時建立“一事一訪、季度盤點、年度清倉” 回訪機制,結合黨紀學習教育開展黨員干部下訪,去年以來累計回訪已化解案件46件,群眾滿意度達98%,實現信訪工作從“事心雙解”到“常態長效”的轉變。(桑村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