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強責任體系,筑牢組織指揮“硬堡壘”。健全“黨政同責、一崗雙責”指揮體系,召開專題部署會3次,制定優化《防汛抗旱防臺風應急預案》《重點水域防汛責任人清單》等文件4個,明確6大類28項具體崗位職責,壓緊壓實各方責任。嚴格落實機關干部包村、村干部包組、黨員包戶、技術員包點、巡查員包段“五包一”責任制,整合應急、水利、農業、執法、公安等8個部門精干力量120人,組建防汛抗旱應急救援常備隊,嚴格落實24小時值班值守制度,確保責任鏈條貫通到底、壓力傳導到邊。
二是強應急備戰,筑牢風險應對“安全堤”。立足防大汛、搶大險、救大災,組建以水利、應急技術骨干為核心的綜合應急救援常備隊3支,指導各村成立20人的應急搶險分隊,圍繞水庫搶險、群眾轉移、重要設施防護等科目,開展實戰化應急演練3次,切實提升干部群眾應急處突能力。強化物資儲備,按照“分散儲存、就近調用”原則,在6個片區設置儲備點,備有救生衣(圈)100件、應急照明設備20套、編織袋3000條、雨衣雨靴200套、防雨篷布120張,確保關鍵時刻拿得出、調得快、用得上。
三是強隱患整治,筑牢全域安全“防護網”。立足鎮域防汛風險隱患較多的實際,組建“公安+執法+應急+水利+網格員”聯合巡邏隊8支130人,配備強光手電130支、對講機10部,對鎮域內2條河道、7座水庫、19座塘壩、28處重點閘涵等重點部位進行拉網式、地毯式隱患排查。針對排查出的隱患,建立整改臺賬,嚴格落實“一隱患一方案”,實行銷號動態管理,確保在主汛期前全部整改“清零”。截至目前,共發現行洪障礙、易澇點、地災點等風險隱患21處,已完整整改16處,剩余隱患將限期整改完畢。(馮卯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