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集鎮深挖“祖源圣地、伏羲故里”文化資源內涵,在深度挖掘、拓寬路徑、創新轉化上持續發力,精準打造可體驗、可消費的文化產品,提升了地域特色文化的影響力和傳播力。
深度挖掘資源,厚植根基。構建系統化研究平臺,成立伏羲文化研究專班,開展伏羲文化研討會3場次,邀請10余名專家學者現場研討,梳理伏羲、女媧等歷史傳說10余篇,持續擦亮“祖源圣地,伏羲故里,和合西集”文化品牌。組建蘇魯豫皖邊區特委研究會,吸納專家學者、退休教師及紅色文化愛好者50余名,深度考證黨組織沿革、武裝斗爭史實與英烈事跡,匯編相關材料5篇。
拓寬傳承路徑,煥發生機。依托蘇魯豫皖邊區特委紀念館實踐基地常態化開展紅色教育活動,通過實地參觀紅色教育基地,重溫革命歷史,感悟初心使命。今年以來,已開展教育實踐活動20余場次,接待黨員干部、青少年1000余人次,該基地入選棗莊市“大思政課”實踐基地。聚焦伏里土陶、石雕技藝等7項非遺項目,搭建保護傳承與展示平臺,組織非遺“四進”活動30余場次,讓傳統技藝在互動體驗中煥發新光彩。
加強創新轉化,激發動能。創新伏里土陶產業化路徑,引入現代工藝進行批量化生產,現有“伏里土陶”專業加工戶10余家,年產量2萬余件。堅持“走出去”策略,積極拓展國際營銷網絡,“伏里土陶”產品已遠銷20多個國家和地區,“伏里土陶”非遺工坊年營收1600余萬元,帶動周邊就業170余人,人均年增收4萬余元。目前,“伏里土陶”成功入選“棗著名”地名標識品牌名錄(第一批)。(來源:西集鎮 山亭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