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打造生態宜居美麗鄉村,馮卯鎮堅持問題導向、目標導向,扎實推進人居環境整治工作走深走實,全面提升鄉村“顏值”與“氣質”,為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生態動能。
黨建引領,凝聚環境整治合力。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構建“鎮村聯動、黨員帶頭、群眾參與”的工作格局。鎮黨委高度重視,先后3次召開專題會議研究部署,細化分解任務,層層壓實責任,確保整治工作落實落細。全鎮整合村“兩委”成員、黨員群眾、公益崗等500余人組成整治隊伍,聚焦主次干道、河道坑塘、生活垃圾收集點等重點區域開展集中攻堅,累計投入灑水車、清運車80余輛次,清理積存垃圾、亂堆亂放、水域漂浮物235處,拆除鐵皮棚等破舊設施和違規招牌19個,有效解決了垃圾隨意傾倒、商攤亂擺亂放等突出問題。
長效管護,鞏固環境整治成果。通過建立“片區主導、村級負責、群眾參與”的三級管護體系,推動環境整治從“一時清”向“長久美”轉變。創新推行“網格化+人居環境”治理模式,將35個行政村精準劃分為45個責任網格,建立“人到格中去、事在網中辦”的工作機制,實現整治任務日清日結。同時,將環境管護納入村規民約,明確村民“門前三包”責任,并通過“村民議事會”協商解決難點問題,形成共建共治的良好格局。此外,鎮婦聯牽頭成立“巾幗志愿服務隊”,定期組織“美麗庭院”“清潔文明戶”示范交流活動,通過成果展示、經驗分享等方式,以示范帶動提升、以互學促進改善。
生態賦能,產出環境整治效益。堅持環境整治與生態建設相結合,依托巖馬湖生態資源,大力實施河道綜合治理,推進污水處理設施建設,打造環湖綠道和濕地公園,形成“水清岸綠”的生態景觀。同時,盤活村莊閑置土地資源,在英雄嶺、巖馬等地建設“口袋公園”和生態停車場,并通過栽植經濟林木,實現了生態效益與經濟效益的雙贏。結合鄉村旅游發展,對獨古城村、朱山村等傳統村落實施“微改造”,每年吸引游客超10萬人次,有效帶動了當地特色農產品銷售和農家樂發展,讓村民在家門口吃上了“生態旅游飯”。(來源:馮卯鎮 山亭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