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制度建設為立足點,強化組織保障能力。調整充實食品藥品安全工作領導小組,下設綜合組、臺賬組、宣傳組、點位組、督辦組五個工作組,明確21個行政村安全協管員(信息員)職責和任務,完善“鎮—辦事處—村”三級聯動監管體系,真正將“黨政同責”“兩個責任”落到實處。聯合市場監管所、派出所、教育等部門召開專題會議,通報近期食品安全典型案例,建立健全“事前預警、事中把控、事后復盤”銜接工作機制,300余家食品生產經營主體全部落實包保責任,27名包保干部完成轄區92家C級企業和162家D級企業首輪全覆蓋督導,整改問題32項,全面壓實各方責任。
以全程管控為關鍵點,提升食品監管水平。堅持源頭嚴防、過程嚴管、末端嚴控,全方位強化農產品質量安全全鏈條監管。組織開展農藥殘留檢驗檢測,嚴格把控農產品質量安全,目前全鎮已開展農產品農藥殘留定性檢測89批次,開展校園食堂蔬菜農殘檢測50次。引導農業企業完善生產記錄,嚴格落實“一品一碼”并行制度,確保農產品來源可溯、質量可控。推行食品安全紅黃榜制度,完善餐飲服務單位量化分級管理,加大各部門行政許可、行政處罰信息“雙公示”和聯合懲戒力度。強化食品安全監管信息公開,持證餐飲單位實現公示牌上墻全覆蓋。
以專項整治為著力點,保持高壓嚴管態勢。重拳打擊食品安全領域違法犯罪行為,對重點產品、重點領域開展靶向抽檢,入夏以來,檢查重點場所124個,查處食品類案件7件。聚焦景區、超市、餐館等各類食品生產經營場所開展聯合監督檢查,重點核查健康證、進貨臺賬溯源、食品保質期管理及儲存條件,對2家問題單位責令限期整改;加強學校食堂、托幼機構等餐飲監管,重點查看米、面、油、肉等大宗食品供貨商的食品進貨查驗、索證索票等,建立供應商信息臺賬并納入動態監管;對豆制品加工小作坊、倉儲點等關鍵環節開展隱患排查,檢查環境衛生、設備運行、貨物堆放等,發現并整改隱患9處;各村嚴格農村宴席報備管理,村委會提前介入核查食材來源、加工環境及廚師健康資質,切實將風險隱患消除在萌芽狀態。
以氛圍營造為結合點,構建社會共治格局。結合鎮域、路域環境綜合整治行動,全面開展“除四害”行動,對轄區垃圾堆放點、農貿市場等重點區域開展消殺6次,各村開展人居環境整治活動,全面清理衛生死角。集中開展食安宣傳“五進”工作,市場監管所、村級協管員等深入商場超市、校園周邊、企業、市場等重點區域,普及食品安全知識,增強公眾安全意識。打造立體化宣傳矩陣,線下開展食品安全宣傳活動5次,懸掛橫幅30余條,發放《豆制品加工服務手冊》及宣傳單頁1000余份,現場解答群眾咨詢30余次;線上利用微信群推送警示案例及食品安全提示30余次,覆蓋群眾超1.6萬人。(城頭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