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文旅+紅色文化資源,筑牢增收發展引擎。以魯南抗日民主政權建設紀念園和“鐵姑娘”事跡展館兩大紅色地標為核心,修繕還原7處革命舊址、歷史場景,提升紅色景點教育感染力。編排《烽火魯南》紅色情景劇,推出“追尋紅色印記”主題研學課程,增強游客參與體驗感。積極引導村民參與紅色旅游服務,改造民宿7家,推出“憶苦思甜”特色餐飲,讓游客在紅色氛圍中感受鄉村風情。今年以來,接待研學團隊及游客3.2萬人次,紅色民宿與餐飲帶動戶均增收2萬余元。
二是文旅+綠色生態資源,擦亮生態小鎮名片。緊扣“紅色鳧城 生態小鎮”發展定位,充分發揮70%以上森林覆蓋率的生態優勢,系統推進旅游基礎設施建設。整合王家灣、廟南峪2個國家級傳統古村落,崔莊、千佛崖等3個省級美麗村莊資源,打造“一村一景、步移景異”的生態旅游帶。目前,已建成徒步步道、騎行綠道35公里,觀景平臺4處,實現龍門觀、向陽水庫等生態節點的有機串聯。大力推動農旅融合發展,在田莊村8個養殖棚建成智慧養殖觀光基地,實現生態養殖與觀光體驗無縫銜接;暢通農產品銷售渠道,借助口鳧集市舉辦特色果蔬推介會,吸引游客及客商1000余人。
三是文旅+傳統特色資源,激活民俗文化活力。加大民俗文化資源挖掘保護與開發利用力度,舉辦民俗文化節、傳統手工藝展演等活動6場次,邀請民間藝人現場展示剪紙、柳編、面塑等傳統技藝,吸引3000余名游客參與。強化技能培訓,開展傳統手工藝培訓3期,培育手工藝品制作帶頭人6名,提升民俗產品創作水平。推動魯南抗日民主政權建設紀念園與派礫“匠心”工坊合作,開發手造等民俗手工產品,借助景區商鋪、電商平臺及網紅打卡點進行銷售,推動民俗手工藝品市場化發展。目前,民俗手工藝品年銷售額100余萬元。(鳧城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