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強化組織部署,壓緊責任鏈條。鎮黨委、政府召開黨委會議1次、防旱抗旱專題會議2次,及時傳達學習上級抗旱減災工作會議精神。組織成立抗旱指揮部,建立健全“班子成員包片區、機關干部包村、村干部包戶”三級包保責任體系,精準分析研判旱情發展態勢。確保責任落實到“最后一米”。抽調農技、農機、應急、水利等8個部門60名精干力量組建鎮級抗旱幫扶小分隊,帶動群眾參與溝渠清淤、引水灌溉等抗旱保秋工作,形成“上下聯動、干群同心”局面。
二是深化摸排,夯實應急搶修基礎。組織鎮村干部、網格員分片開展“拉網式”旱情排查,建立詳細臺賬,標注作物種類、受旱程度及現有水源情況,全面掌握農作物缺墑面積2萬畝,輕度干旱面積6000畝,中度干旱面積3000畝,重度干旱面積2000畝,為精準施策提供數據支撐。精準建立“一村一策”臺賬,針對西部平原地帶與東部、中部丘陵薄地不同地勢,制定應急預案2份,明確風險點、責任人和應對措施。對發現的3處水源設施故障組織專業人員搶修,累計修繕加固取水機井3處、維修供水管網9公里。
三是優化技術保障,全力紓困保收。鎮包片區科級干部靠前指揮,協調解決跨村水源調配、設備共享、電力保障等難題10余個。組織農技人員入村推廣“淺水勤灌”“滴灌節水”等節水技術,現場指導種糧大戶和“小農戶”根據旱情和農作物生長情況科學灌溉,提高用水效率。緊盯孤寡老人、脫貧監測戶、病殘戶等特殊家庭及確屬特殊原因沒有灌溉的地塊,由鎮抗旱幫扶小分隊、村抗旱攻堅隊開展抗旱保秋幫扶行動,協調解決灌溉水源和灌溉設備,確保農作物灌溉“不漏一塊地、不漏一塊田”。(馮卯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