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優化政務環境。全面落實“基層減負年”各項要求,深入推行“放管服”改革,深化“流程再造”“一次辦好”,做到“一窗受理”“一網通辦”,實現“三集中、三到位”,即:所有行政審批職能向一個科室集中、承擔行政審批職能的科室向行政服務中心集中、行政審批事項向電子政務平臺集中,實現“不見面審批”“送證上門”,審批事項進駐中心大廳到位、審批授權窗口到位、電子監察到位。
二是優化市場環境。探索研究市場化的人才工作新路子,實行全鏈條人才服務模式,對各類人才提供呵護式關懷、保姆式服務,讓他們“連包都不用拎”就能來山亭、住山亭。加快推進山亭經濟開發區機制體制改革,探索形成“不實行管委會+公司模式”“不設立行政審批服務局”“不設獨立財政”的“三不”改革創新舉措,強化效益評價標準,大力推進“騰籠換鳥”,山亭經濟開發區發展活力進一步增強。
三是優化法治環境。聚焦群眾平安新期盼,深入推進法治山亭、平安山亭建設,突出抓好重點領域安全監管和矛盾糾紛排查化解,為群眾營造安居樂業的生活環境。進一步創新社會治理方式,持續深化掃黑除惡專項斗爭,健全完善社會誠信體系,加強執法規范化建設,讓人民群眾切實感到公平正義就在身邊。為企事業單位配備法律顧問33名,切實當好服務企業的“店小二”,用法治之手為各類市場主體架起了一張“防護網”,真正做到“無事不擾”,讓企業經營更有安全感。
四是優化人文環境。設身處地為企業著想,既在平常時刻“多用心”,更在關鍵時刻“顯身手”。對在山亭辦事的企業和群眾,絕不說“不行”,絕不說“不歸我管”,只說怎么辦,只說什么時間辦完,堅決杜絕不貪、不占、不管、不干的“四不主義”。在研究制定各種政策文件時,都把握優化營商環境的鮮明導向,用每一條“靶向”政策打造出觸手可及的“山亭商機”,真正讓人感到“在山亭辦事就是方便”,努力讓方方面面都感受到山亭的靈秀和山亭的美好、山亭的熱情和山亭的真誠、山亭的發展空間和山亭的發展機會。(區政府調查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