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山亭區環境空氣質量綜合指數3.97,改善10.38%,改善率居全省第3位;地表水國控、省控斷面優良水體比例達100%,地表水環境質量居全省第5位;全區林地面積增至84.3萬畝,森林覆蓋率增至58.3%,均位居全省前列。
如何帶動群眾端起“綠飯碗”、吃上“生態飯”?山亭區依托區屬國企山東華邦集團成立的山東生態產品交易中心,積極做好河湖資源收儲文章。通過專業運營、金融賦能、線上交易等方式,收儲的各類水資源評估價值達15億元。今年,通過包裝巖馬湖區域生態綜合治理、水質提升及配套基礎設施建設等項目,獲金融支持118億元,已到位22.5億元資金。
山亭區水泉鎮長城水庫、柴胡水庫和徐莊鎮紅石嘴子水庫通過山東生態產品交易中心對水庫的5年承包經營權進行了公開掛牌出讓,水庫承包費由公開掛牌交易前的每年6000元分別提高到18.18萬元、17.05萬元、16.1萬元,總共實現溢價155萬余元,實現了水資源保值增值,也有效增加了集體收入。
“山亭區通過集中收儲、整合優化碎片化的生態資源,集中存入森林資源、鄉村文化資源、新能源資源、農產品資源等六類資源的生態資產共計1782宗。”山東華邦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陳洪文說,山亭GEP(生態系統生產總值)核算預估價值達到200億元,可獲銀行授信30多億元。
一筆綠色貸款,帶活一方經濟。在西集鎮南河岔村,一排排湛藍的光伏板閃閃發光,仿佛為荒山披上了生態“新衣”。該項目便是通過利用南河岔村存入的集體荒山資產,成功招引山東普陽新能源公司投資2.19億元建設的,每年能給村集體帶來約40萬元收入。
近年來,山亭區積極探索“兩山”價值轉換路徑,現已吸納8家銀行開發出“生態貸”“碳金融”“GEP貸”等綠色金融產品,完成生態金融業務41筆,獲得生態旅游貸、新能源貸、林權貸等金融支持1.5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