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 引 號:3704063704060004/2024-00994
- 主題分類: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
- 發布機構:山亭區政府辦公室
- 成文時間:2024年01月10日
- 文 號:無
- 發文時間:2024年01月10日
- 標 題:【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關于山亭區2023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與2024年計劃草案的報告
- 效力狀態:有效
【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關于山亭區2023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與2024年計劃草案的報告
一、2023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
2023年是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面對復雜多變的國內外形勢,全區上下在區委的堅強領導下,在區人大、區政協的監督支持下,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山東工作重要指示要求及視察棗莊重要指示精神,大力實施工業倍增計劃,經濟運行穩進向好,民生保障持續提升,新時代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區建設邁出堅實步伐。預計全區地區生產總值增長6%左右;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5%;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10.1%;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5%左右;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4%;外貿進出口總額增長50%;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7%左右。
(一)堅定不移抓項目強工業,發展動力加速提升。
重點項目攻堅有力。發展是硬道理,項目是硬支撐。樹牢“抓項目就是抓發展,謀項目就是謀未來”的理念,全年實施省市區三級重點項目85個,總投資778.13億元,項目數量創歷年新高。嘉富顯示、隆翔精密制造等8個項目實現當年簽約、當年開工、當年投產。棗莊山亭抽水蓄能電站一期項目完成公司法人注冊、核準立項;翼云機場、臨滕高速、省道103項目加速推進;綠色家居生態裝飾板及特種砂漿建設項目、真空凍干果蔬生產加工項目等14個工業項目竣工,切實以項目之“進”支撐發展之“穩”。
工業支撐更加強勁。新培育營業收入過10億元企業2家,過億元企業5家。扎實推進“五經普”工作,出臺專項激勵政策助力企業升規納統。新增“四上”企業147家,規上企業總數達309家,其中規上工業企業達104家,再創新高。新增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22家,創新型中小企業46家。獲省“專精特新”企業21家、省級“單項冠軍”企業1家、“瞪羚”企業2家。
園區載體提檔升級。經濟開發區厚植綠色低碳循環底色,主動融入全省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先行區建設,成功創建國家級綠色工業園區、省級“近零碳園區”等6塊國家級和省級金字招牌。在全市率先啟動“魯崗貸”助企穩崗擴崗貸款工作,為17家企業發放貸款1.2億元。柔性引進高層次人才6名,入選國家級高層次人才1名、泰山產業領軍人才3名、棗莊英才3名。
(二)千方百計抓招引優服務,產業突破旗開得勝。
招商選資成果豐碩。大力實施強鏈補鏈延鏈工程,積極開展園區招商、以企招商、產業鏈招商,成功招引華元新材料、一然生物等億元以上項目65個。全區新增外資公司8家,新培育越海智能家居、鋼錮誠焊材等生產型自營出口企業6家,實際利用外資4616萬美元,增長40.1%。新增市場主體6935家、“個轉企”1299家。
要素保障精準有力。15個專項債項目通過國家發改委審核,9個項目發債資金累計8.5億元;組織申報制造業中長期貸款項目23個,融資需求16億元,已簽約項目6個,簽約金額4.27億元;政策性開發性金融工具項目4個,融資需求0.91億元,已全部投放。編制2023年土地征收成片開發方案,化解“批而未供”5706畝。
營商環境持續優化。開展“企業服務提升年”“企業家沙龍”“政銀企對接”“政校企合作”等活動9次。創新打造“365+N誠信山亭”信用體系模式,不斷拓展“信易+”應用場景,出臺涉及14個民生領域的63條惠民便企激勵措施,全力擦亮“君子之邦·誠信山亭”品牌。推行重點項目全生命周期管理服務,建立重大項目聯席會議制度,搭建“雙棗”平臺,著力解決企業發展難題。與440余個區縣簽訂“跨省通辦”合作協議,辦理“跨域”事項1392件。
(三)馳而不息強基礎促三農,鄉村振興亮點紛呈。
現代農業加快構建。完成高標準農田建設8900畝,新改造果園8000畝、生態甘薯10000畝,水泉鎮獲批首批國家農業產業強鎮。品牌培育成果豐碩,創成市級特色農產品優勢區4處、市級農業標準化生產基地1處、科技示范基地2處,新增市級農業龍頭企業2家,新認證綠色食品3個、市級知名品牌4個。新培育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114家。
精品旅游更富成效。推出精品旅游線路10余條,“百味山亭采摘之旅”入選文旅部全國鄉村旅游精品線路,抱犢崮國家森林公園入選省文旅廳“好客山東秋季網紅打卡地”名單,不斷擦亮“不墨山亭、幸福小城”品牌。舉辦抱犢崮登山賽、梅花山自行車賽等賽事130余場。馮卯鎮、徐莊鎮成功入選省精品文旅名鎮,北莊鎮洪門村創成省鄉村旅游重點村。
鄉村活力競相綻放。創成省、市級和美鄉村示范村14個、和美鄉村提升村120個。徐莊鎮、馮卯鎮兩個鎮14個村列入山東省首批綠色能源發展標桿鄉鎮創建名單。水泉鎮、城頭鎮西城頭村入選“我喜愛的鄉村振興齊魯樣板示范鎮村”。我區獲評國家級傳統村落集中連片保護利用示范區,全省唯一。在全市創新引領鄉村振興現場推進會議觀摩評估中獲得第1名。
(四)堅持不懈優環境提品質,城市面貌煥然一新。
城市能級持續提升。臨滕高速開工建設,國道518項目、省道103項目有序推進,新改建農村公路30公里,打造美麗公路40公里,獲評全省農村客貨郵融合發展樣板縣。完成雙山公園、豐澤湖公園整體升級改造,提升公園游園、口袋公園28處,新建路域節點15處、城市綠道12公里、生態街巷32條。打造充電樁“無證明”辦電模式,已建成充電樁942個,實現鎮街全覆蓋。
生態環境持續改善。堅決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嚴格落實河湖長制、林長制。巖馬水庫國控斷面、莊里水庫省控斷面水質均達到Ⅱ類水質標準,水體優良比率達到100%。持續拓寬“兩山”轉換路徑,完成生態系統生產總值核算,“生態家底”達216億元,首批授信46億元,入選全國2023實踐案例,獲評“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優秀區”。
區域發展持續增強。制定《山亭區深化新舊動能轉換推動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23-2025年)》,積極融入淮河生態經濟帶、淮海經濟區、魯南經濟圈等重大區域發展戰略。實施品牌培育工程,新增山東知名品牌3個、優質品牌10個,地理標志品牌總數18件、品牌價值過百億元,我區在第十二屆中國知識產權年會上作典型發言。
(五)持之以恒保民生增福祉,社會事業不斷增強。
民生建設更加有力。深入推進教育強鎮筑基改革試點,爭創省市級“強鎮筑基”試點鎮3個,全區中小學“強校擴優”覆蓋率達100%,在全省推廣。配置校車30輛,開通線路34條,實現鎮街全覆蓋。高標準建成山亭展覽館、非遺展覽館,新建文化廣場11處。扎實推進城鄉供水一體化工程,建成運營潤澤水廠,186個自然村實現全天候達標供水,“大廠小站、高池細管”供水模式獲得省領導批示肯定。
社會保障更加充分。新增各類就業人員3430人。深入推進全民參保,參保人數達45.9萬人,累計發放各類社保資金6.78億元。桑村鎮、鳧城鎮晉升國家衛生鎮,省級衛生村42個,10處鎮街醫療機構全部建成老年友善醫院。區人民醫院創成“國家級VTE防治中心”,區智慧醫康養護中心建設入選省第二批體衛融合試點項目,我區獲評全省中醫藥特色醫養結合示范基地。
安全防線更加牢固。落實最嚴格耕地保護制度,堅決遏制耕地“非農化”“非糧化”。常態化開展掃黑除惡斗爭,嚴厲打擊盜搶騙、電信詐騙等各類違法犯罪行為。積極開展重點行業領域隱患排查整治,組織各類應急演練30余次,安全生產形勢持續向好。扎實推進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鞏固了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退伍軍人權益得到有效保障,國防動員、軍民融合、統計審計、信息通訊、新聞出版、廣播電視、檔案史志、婦女兒童、外事僑務、民族宗教、工農關系、防震減災等工作都取得了新成績。
在肯定成績的同時,我們清醒認識到當前還面臨不少困難和挑戰:目前傳統產業占比仍然較高,新興產業培育仍要加力,工業倍增、產業突破仍需加速;財政收支矛盾突出,“三?!眽毫Σ粩嗉哟?;安全生產、金融環境等領域風險不容忽視;教育、衛生、就業等民生事業不平衡不充分問題尚未根本破解。對此,我們將直面問題,采取更有力措施,切實加以解決。
二、2024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目標
2024年是實現“十四五”規劃目標任務的關鍵一年,也是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棗莊重要指示精神的起步之年。今年經濟社會發展工作總體要求是: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二中全會精神,深入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棗莊重要指示精神,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錨定“走在前、開新局”,聚焦“強工興產、轉型突圍”和工業倍增任務目標,以高質量發展為主線,以區委“1473”總體工作思路為引領,以“重點項目增量提質年”為抓手,進一步做大做強“能建數食旅”五大主導產業,統籌做好穩增長、促改革、惠民生、防風險各項工作,聚力推動“不墨山亭、幸福小城”建設實現新突破。
今年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為:地區生產總值增長6%左右;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7%以上;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0%左右;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7%以上;外貿進出口總額和實際利用外資促穩提質;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6%以上;全面完成節能減排降碳和環境質量改善約束性指標。
在具體工作中,突出抓好以下五個方面的工作:
(一)錨定工業倍增,打造經濟增長新引擎。
培育骨干企業。圍繞“個轉企、產轉法、小升規、規改股、股上市”,深入實施規上工業企業培育行動,拉出重點培育企業清單,量身定制精準具體的扶持措施,力爭新增規上工業企業20家以上,營收過10億元企業1家、過5億元企業2家、過億元企業5家,構建形成“龍頭引領、骨干支撐、中小協同”的企業發展格局。
打造特色產業。聚焦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新材料、大健康食品等先進制造產業,通過強化“鏈主”示范引領,吸引優質中小企業“卡位入鏈”集聚發展。用足用好技改基金,推動制造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轉型發展。加快智菲特制冷設備、華寶牧業智能化生產等40個工業技改項目建設,力爭完成投資11億元,增長10%。
提升園區效益。完成新能源汽車裝備制造園建設,新建園區標準廠房20萬平方米,為集聚大項目、培育大產業提供堅實載體。深化開發區管理體制、“畝均效益”評價等制度改革,對開發區企業實行“扎口管理”,建立定期溝通機制,嚴格落實“有呼必應、無事不擾”服務機制,以改革賦能助力園區發展提速提質提效。
(二)狠抓項目建設,培育產業突破新動力。
全力推進項目建設。抓實全生命周期管理服務,瞄準國家政策支持領域,強化項目策劃包裝和對上溝通,爭取更多國債、專項債券、制造業中長期貸款項目納入上級的“政策包”“項目庫”。緊盯總投資477.5億元的83個省市區三級重點項目,加快棗莊山亭抽水蓄能電站、華元新材料等40個項目開工建設,重點推動中廣核儲能電站二期、新聯宇等27個在建項目早投產早達效,力爭重點項目投資完成100億元,用“項目投資高強度”換取“經濟發展加速度”。
全力實施項目招引。大力開展產業鏈招商,深耕長三角、京津冀、粵港澳等重點地區,緊盯“能建數食旅”特色產業,借助棗莊市長三角產業轉移促進中心、棗莊國際鋰電展覽會等重要平臺,集中招引投資規模大、產業關聯度高、牽引帶動強的優質項目,加強產業鏈上下游協作配套,吸引優質中小企業“卡位入鏈”集聚發展,年內新招引億元以上項目不少于50個。
全力強化要素保障。扎實開展土地收儲工作,消化清理“批而未供”500畝以上、低效用地200畝、閑置用地300畝,確保重點項目建設足額用地。優化金融服務,用好首批50億元產業發展基金,引導金融機構加大信貸投放力度,降低企業融資門檻。積極對接科研院所及高層次專家,柔性引進高層次人才6人,引進外國人才6人,為企業創新發展提供智力支撐。
(三)強化改革創新,塑造市場競爭新優勢。
積極搭建創新平臺。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著力培育引進一批創新能力強的高新技術企業,力爭高新技術企業保有量超過30家,“專精特新”企業新增9家。鼓勵企業申報省級新型研發機構、重點實驗室、工程中心等平臺,力爭省級以上創新平臺數量達10家。深化產學研用結合,協助高新技術企業、“專精特新”企業等鏈接市內外創新資源。用心做好人才引育留用,持續激發人才創造活力。
全力提升營商環境。推進市場主體住所(經營場所)標準化登記改革試點和“一照多址”改革試點,動態調整政務服務“6+1”類事項清單,提高政務服務事項標準化、規范化、精準化水平。加強部門聯動,優化提升分階段并聯審批、方案聯審、聯合驗收等優勢,構建以信用體系為核心的營商環境服務機制,打造“一站式”聯審服務室,著力打通全流程堵點、痛點問題。
充分釋放消費需求。堅持傳統消費提檔與新型消費培育并重,實施電商倍增行動,建設電商分播中心10處,發展網紅經濟、直播經濟,力爭電商網零額突破10億元。支持葫蘆套風景區和徐莊鎮旅游民宿集聚區爭創國家4A級景區。精心培育一批戶外露營、休閑民宿、景觀綠道等網紅打卡地,積極提升新型文旅消費目的地的美譽度和吸引力。
(四)深化城鄉融合,提升美麗城鎮新品質。
加力完善城市功能。按照“南融、北連、東拓、西接、中提”的發展思路,編制城區控制性詳細規劃、9個鎮國土空間總體規劃和滕山一體化協同發展示范區等重點片區專項規劃。加快實施老舊小區、東西魯棚改三期、人才公寓等項目建設,有序推進實施城市基礎設施更新工程。堅持“大廠小站、高池細管”思路,完成兆泉水廠和輸配水管網建設,年底前實現城鄉供水一體化。
做優美麗農村文章。立足資源稟賦,明確發展定位,進一步做大做強鎮域經濟“十朵金花”,讓城鎮活起來、消費旺起來。高標準推進城頭鎮月亮灣里豆香小鎮、店子鎮環蓮青湖2個市級創新引領鄉村振興示范區建設,加快水泉鎮“櫻桃谷”、鳧城鎮付莊2個片區銜接推進區建設進度,積極爭創國家鄉村振興示范區。加快農村通村通戶道路硬化提升攻堅行動,實施“四好農村路”46公里、“戶戶通”103公里、安防工程40公里。開展省級美麗示范河湖創建工作,完成2024年度市級美麗河湖創建任務。
深入拓寬生態路徑。堅持生態產業化、產業綠色化,進一步拓展“兩山”轉化路徑,完善山東生態產品交易中心服務功能,加快開展碳交易咨詢服務、碳金融、碳賬戶管理及水權交易等業務,拓寬更多生態產品全生命周期碳足跡核算,切實將生態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爭創國家級“兩山”實踐創新基地、全國綠色發展百強區。
(五)增進民生福祉,滿足人民群眾新期盼。
持續改善生態環境。深入開展“山水林田大會戰”,實施荒山披綠、濕地復綠等十大工程,完成破損山體治理9處,補植造林5000畝、濕地生態修復240畝。大力實施土壤污染防治行動,全面推進“無廢城市”建設,確保耕地、建設用地安全利用率達100%,堅決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深化省級“近零碳城市”示范創建,大力推廣零碳企業、零碳機關、零碳樓宇等示范應用場景,引領群眾低碳生活、綠色出行。
優化公共服務供給。全面落實“榴棗歸鄉”政策,大力支持靈活就業,鼓勵自主創業,積極開發公益性崗位,新增城鎮就業3000人以上,發放創業擔保貸款1億元。新建愛心食堂10家,完善優化“一老一小”體系,持續提升養老服務檔次和水平。加快推進健康山亭建設“十大行動”,持續提升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單體規模和服務輻射能力。
扎實兜牢民生保障。提高社會治理水平。強化“棗解決·棗滿意”平臺應用,積極回應群眾訴求。積極向上爭取地方政府存量債務置換額度,有效化解地方債務風險。聚焦重點行業領域,深入開展安全生產專項整治行動,持續強化校園、交通、社區、食品藥品等安全工作。深化平安山亭建設,常態化開展掃黑除惡斗爭,嚴打涉槍涉爆、制販毒、電信網絡詐騙等各類刑事犯罪活動,全力營造和諧穩定的社會環境。突出抓好“八五”普法工作,持續深化法治山亭、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全面提高工作法治化水平。同時,繼續推進國防動員、軍民融合、防災減災、工人隊伍、婦女兒童和未成年人保護、社會慈善、老干部及民族宗教等各項工作協調發展。